主页 > 中文 > 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 >

行业新闻

Telegram隐秘交易圈 一手信息买卖全揭秘

流量次数: 作者:tg下载 发布时间:2025-08-31 21:46

在Telegram平台上购买个人信息属于严重违法行为,相关犯罪行为已被多地警方严厉打击。综合信息显示:

一、犯罪模式与案例

1. 低价交易链条

  • 犯罪团伙通过Telegram从黑客手中低价购入公民个人信息(如姓名、身份证号、手机号、住址等),再以每条0.5元至2元的价格转卖给电销团队或证券公司,非法牟利。
  • 涉及信息类型包括:期货/证券投资者数据、快递物流记录、银行理财信息,甚至面部生物识别数据。
  • 2. 跨境隐匿操作

  • 嫌疑人利用Telegram的加密特性,组建境外群组进行交易,并通过比特币、门罗币等虚拟货币结算,增加追踪难度。
  • 部分团伙租用、电商平台后台权限,直接窃取用户数据。
  • 3. 规模化危害

  • 单案涉数亿条信息:如上海熊某案涉及40万条公民信息,群发3万条短信;暗网/Telegram年交易量达数十亿条,黑产规模超10亿元。
  • 2023年曝出45亿条国内个人信息疑似通过Telegram机器人泄露,含详细住址及购物备注。
  • 二、法律后果

  • 刑事处罚
  • 被告人多因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”及“非法利用络罪”被起诉。例如:

  • 重庆王某团队贩卖信息被捣毁,成员获刑;
  • 浙江黄某购买并转卖信息,公开道歉并面临法律制裁。
  • 民事追责
  • 上海青浦区检察院对熊某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,要求其公开道歉并永久删除数据。

    三、平台监管动态

  • Telegram于2024年更新政策,允许用户举报非法内容,并封禁涉军事用途的群组与机器人。
  • 伊朗等国已警告公民停用Telegram,以防定位信息被滥用。
  • ⚠️ 重要提醒

    公民个人信息受法律严格保护,任何购买、贩卖行为均属犯罪。根据《刑法》第253条,情节严重者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。请严格遵守法律法规,保护个人信息安全。

    上一篇:Telegram闪退问题解决方法与故障排除指南

    下一篇:没有了